趙曉星劉慧慧
  6月16日,記者從北京市大興區檢察院未檢處瞭解到,2011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12日,該處共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75件255人。檢察官通過辦案發現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團夥化、暴力化特點。未成年人犯罪頻發,暴露出五大問題。
  一是輟學學生結夥犯罪。據該院未檢處處長司左軍介紹,未成年人輟學後結夥遊蕩,成為未成年人犯罪主體。175件案件中的涉案人員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非學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3.98%,多數涉案主體過早輟學,導致學校無法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受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加大。2014年3月初的一天深夜,鄧某等8人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一道路上持磚頭等物品毆打一對過路的夫婦,搶走挎包一個,內有6000餘元人民幣等物,參與作案的8人中3人13歲,4人15歲,1人17歲,除1人為初中一年級輟學,其他7人均為小學三四年級輟學。
  二是法制教育不到位。司左軍介紹,一些學校法制教育不到位,在校生法律知識匱乏。從辦理的案件看,在校未成年人犯罪呈增長趨勢,除職高、技術學校外,部分教學質量較好的中學也出現學生犯罪現象。檢察官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針對學校法制教育情況進行了走訪,發現有的學校沒有聘請法制副校長,法制教育由學生科老師擔任,教學內容多為老師自己搜集的案例。有的學校雖然設有法制教育課,但出於各種原因實際上很少上課,法制教育缺失導致一些未成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行為已涉嫌犯罪。司左軍指出:“學校法制教育的形式化造成學生法律知識匱乏,誤入歧途,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三是受社會環境影響。受網絡游戲及社會環境影響,未成年人“零原因”暴力犯罪數量逐年增多。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普遍熱衷網絡游戲。如一起未成年人搶劫案中,5名犯罪嫌疑人經常在一起玩網絡游戲,上網地點多為黑網吧,這些人在網吧認識了其他犯罪嫌疑人,以後這些人共同預謀實施搶劫。
  檢察官認為,不良影視對未成年人產生負面影響。檢察官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發現涉案人員受電影、電視劇影響,普遍重哥們義氣,例如王某等人尋釁滋事案中,未成年人王某與被害人無任何矛盾,其參與毆打被害人僅因“替哥們出氣”。部分未成年涉案人存在暴力傾向,有時僅因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兒便引發糾紛,進而通過暴力手段解決問題,導致未成年人持械搶劫、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案件頻發。該區某校的11名學生持鎬把等物品在某地鐵口附近圍毆一學生,打人原因僅僅因為該學生在學校里看了其中一名嫌疑人一眼。
  四是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家庭對子女情況不聞不問,尤以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突出。據該院未檢處統計,未成年人案件中非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為141人,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55%。一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家庭殘缺,長期跟隨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父母對其生活學習情況不聞不問。如張某非法攜帶槍支危及公共安全案中,張某自幼父母離異,一直跟隨祖父母生活,後父親再婚。案發前數日,張某到其父親家玩耍,發現有一支手槍遂放入書包悄悄帶走,以後隨身攜帶。李某詐騙案中,李某在父母離異後與母親共同生活,李某在網絡上設騙局詐騙他人數千元現金,李某的母親雖然發現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但從未追問錢款來源。一些外來務工人員以及經商家庭的父母更是因為平時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品德教育,王某故意傷害、尋釁滋事一案中,剛滿16歲的王某隨身持刀且有大量飲酒等不良嗜好,其父母對孩子情況不聞不問,最終導致王某違法犯罪。
  五是心理輔導不夠。檢察官介紹,社會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輔導、基金救助等配套機制尚不健全。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有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和社會原因,若要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開展教育矯治,解決其思想根源問題,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對於經濟困難的未成年人應當啟動救助機制。但是,目前這些工作由於缺乏相應的配套機制而運轉不暢,僅能依靠個案中辦案機關向相關部門的申請,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輔導和相關救助工作。  (原標題:未成年人犯罪頻發呈五大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t27ftuy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